保靖县人民政府-保靖县历史沿革

保靖县历史沿革

来源:中共保靖县委党史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2-12-29 字体大小:

保靖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为楚地。秦属黔中郡。汉高祖五年(前202),时称迁陵县,县治设今龙溪,属武陵郡。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改为迁陆县。东汉复为迁陵县。三国、两晋因之。南朝改为零陵县,梁时复为迁陵县。陈祯明三年(589)并入大乡县,隋朝因之。唐贞观九年(635)析大乡县部分地置三亭县,县治设堡子街(今迁陵镇后街坡),先属辰州,后属溪州。唐武后天授二年(691)改为洛浦县,先属溪州,后属锦州。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又复三亭县,属溪州。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改为保静州。宋建隆元年(960)改为羁縻保静州,属荆湖北路。元初改保靖州,属新添葛蛮安抚司。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置保靖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宣慰司,洪武六年(1374)升为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属湖广布政使司,后改属湖广都司,领五寨、筸子坪2长官司(今凤凰地)。清雍正五年(1727)设同知,雍正七年(1729)建立保靖县,治迁陵镇,隶永顺府。民国时期,先属辰沅道,后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7日,保靖县和平解放,属湘西行署永顺专区。1952年8月改属湘西苗族自治区;1955年3月属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至1995年辖5镇20乡,10个居委会366个村,1609个村民小组。5镇即迁陵、复兴、葫芦、毛沟、水田河,20乡即梅花、阳朝、水银、涂乍、仙仁、大妥、龙溪、普戎、昂洞、中心、堂朗、夯沙、比耳、黄连、马王、拔茅、隆头、簸箕、清水、野竹坪。县治设迁陵镇。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辖9镇7乡,7个居委会395个村,9镇即迁陵、复兴、葫芦、毛沟、水田河、普戎、清水坪、野竹坪、碗米坡,7乡即阳朝、水银、涂乍、大妥、夯沙、比耳、清水。2015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辖迁陵镇、复兴镇、普戎镇、水田河镇、葫芦镇、比耳镇、清水坪镇、碗米坡镇、毛沟镇、吕洞山镇、阳朝乡、长潭河乡12个乡镇,10个社区居委会160个村民委员会。

1949年前,保靖县经济发展缓慢。1949年以后,各业兴旺,面貌不断改变。但由于自然条件制约,现仍然比较落后,1984年确定为国家扶贫重点县。

【迁陵镇】 公元前202年,西汉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始置迁陵县,县治设迁陵镇,“迁陵”一名沿用至今。位于保靖县中东部,东与永顺县泽家镇、古丈县断龙山镇接壤,南与阳朝乡、长潭河乡、水田河镇毗邻,西与复兴镇、碗米坡镇、花垣县长乐乡相连,北与普戎镇相依。镇人民政府驻迁陵,是保靖县人民政府驻地。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始置迁陵县,旧址在今“四方城”。唐置三亭县后始迁今址。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建县城。民国23年(1934)建为特别镇,次年命名为迁陵镇,沿用至今。2005年12月行政区划调整,梅花、龙溪2乡并入迁陵镇。2015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原复兴镇、原水银乡、碗米坡镇部分村民委员会合并入迁陵镇。2020年末辖花井、四方城、三联、土碧、阿扎河、通坝、龙溪坪、杨家、腊水、梭西、陡滩、谭家、陇西、陇木峒、撒珠、松溪、新码头、昂洞、和平、扁朝、陇洞、利福、那甫、那铁、普溪、茶市、踏梯、府库、王家、哪洞30个村民委员会和沙水井、朝阳、大月坡、二月坡、风筝坪、喜鹊溪、竹子坪、魏竹路8个社区居委会。居民主要为土家族、苗族、汉族、瑶族、回族等。

【复兴镇】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复兴村得名。当地原有一开设很早的墟场名老场,后因经济萧条而关闭。清代嘉庆年间在此重新开场,场面振兴,经济繁荣,故名“复兴场”。位于保靖县中南部,东与迁陵镇毗邻,南与花垣县花垣镇接壤,西与毛沟镇相连,北与碗米坡镇相接。镇人民政府驻复兴村,距保靖县城13千米。元初属保靖州。清“改土归流”后至民国属保靖县。1949年12月先后属三区、二区。1958年10月建复兴人民公社,1984年4月公社改乡,1985年10月撤乡建复兴镇。2015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部分村与迁陵镇合并,原大妥乡、原清水乡部分村与复兴镇合并。2021年末辖复兴、马洛、山河、大妥、盐井、胥乐、蓬桂、河边、大湾、马王、甘溪、门前、鸭坝13个村民委员会。居民主要有土家族、苗族、汉族。

【普戎镇】 因镇政府驻地普戎而得名。“普戎”为土家语“蓬日翁”的音变,“蓬”汉译为雀鸟,“日翁”为鸣叫,“普戎”即该地是雀鸟鸣叫的地方。地处保靖县北部,东、南与迁陵镇相邻,西与龙山县靛房镇交界,北与永顺县对山乡接壤。镇人民政府驻普戎村,距保靖县城25千米。元初为保靖州属地。清“改土归流”后至民国属保靖县。1949年11月属二区。1958年10月建立普戎人民公社,1984年4月公社改为乡,1999年7月撤普戎乡建普戎镇。2021年末辖普戎、下坝、糯梯、波溪、块洞、牙吾、泽碧、亨章8个村民委员会。居民主要为土家族。

【水田河镇】 因境内最大河流水田河而得名。该地有一条溪河,四季水流不枯,溪流两岸多水田,故名水田河。地处保靖县南部,东与葫芦镇接壤,南与吕洞山镇为邻,西邻花垣县双龙镇、长乐乡,北与长潭乡、迁陵镇为邻。镇政府驻梁家村,距县城30千米。清至民国属保靖县。1949年11月属四区。1952年建水田乡。1958年10月建立水田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乡,1985年10月撤乡建镇。2005年12月与原中心乡合并为水田河镇。2021年末辖丰宏、白合、吉铁、中坝、水田、梁家、孔坪、排大方、五牙、卡当、金落河、中心12个村民委员会。居民主要为苗族、土家族、汉族。

【葫芦镇】 因镇政府位于葫芦寨而得名。葫芦寨后山似莲花形状,山顶如观世音菩萨的葫芦瓶,村寨由此得名。地处保靖县东南部,东与古丈县古阳镇、默戎镇接壤,南邻吕洞山镇、吉首市马颈坳镇,西连水田河镇、长潭河乡,北接阳朝乡。镇人民政府驻葫芦村,距保靖县城35千米。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属保靖县六都。民国时期属保靖县葫芦乡、朗化乡。1957年1月属葫芦乡。1958年10月建立葫芦人民公社,1984年4月公社改乡,1985年10月撤乡建镇。2005年12月堂朗乡并入葫芦镇。2015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原涂乍乡部分村民委员会与葫芦镇合并。2021年末辖尖岩、国茶、枫香、米踏、木耳、半白、葫芦、新印、大岩、桃花坪、四十八湾11个村民委员会。居民主要为苗族、土家族、汉族。

【比耳镇】 因驻地比耳村而得名。“比耳”,一说系土家语地名,“比”汉译为小的意思,“耳”是耳亏的简写,其意也是小的意思,两小重用,表示此地是个小小的地方。一说该村河岸有一山形如狮子,河对岸有一山形似大象,狮象隔河相望,两耳相对,故名“比耳”。地处保靖县西北部,东与碗米坡镇相接,南与清水坪镇接壤,西、北与龙山县里耶镇、隆头镇隔酉水河相望。镇人民政府驻比耳村,距县城49千米。清“改土归流”后至民国属保靖县。1949年12月属五区。1958年10月建立比耳人民公社,1984年4月公社改为乡,1999年7月撤乡建镇。2005年隆头乡并入比耳镇。2015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部分村民委员会与清水坪镇、碗米坡镇合并。2021年末辖新寨、兴隆、比耳、科腊、水坝、双福6个村民委员会。居民主要为土家族、汉族。

【清水坪镇】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清水坪社区而得名。清水坪社区坐落于地势平坦、清澈见底的酉水河南岸,故名清水坪。地处保靖县西部,湘、鄂、渝三省市所属的保靖、龙山、秀山三县交界之地,酉水河上游,东与碗米坡镇接壤,南接毛沟镇,西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相邻,北接比耳镇、龙山县里耶镇。镇人民政府驻清水坪社区,距县城59千米。清“改土归流”后至民国属保靖县。1949年11月属五区。1958年10月建立黄连人民公社,1984年4月公社改为乡,1999年1月撤销黄连乡建立清水坪镇。2005年12月马王乡并入清水坪镇。2015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将比耳镇部分村民委员会、原野竹坪乡部分村民委员会与清水坪镇合并。2021年末辖野竹坪、黄连树、客寨、魏家、大坝、下码头、坝木、腊洞、大坪、杰坳、中溪、里外、小溪、梁山、杉柱、马王、夕东、糯里18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清水坪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主要有土家族、汉族、苗族。

【碗米坡镇】 因境内建有碗米坡水电站而得名。“碗米坡”实为一道高坡,道路陡峭崎岖,民间传说翻过这道坡需要吃一碗米饭的力气,故名“碗米坡”。坡下筑坝拦酉水建有碗米坡电站。地处保靖县北部,东与普戎镇、迁陵镇接界,南与复兴镇、毛沟镇相邻,西与比耳镇、清水坪镇接壤,北与龙山县靛房镇相连。镇人民政府驻拔茅村,距县城29公里。清“改土归流”后至民国属保靖县。1949年12月属五区。1958年10月建立拔茅人民公社,1984年4月公社改为乡。2005年12月撤销昂洞乡、拔茅乡建立碗米坡镇。2015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将比耳镇部分村民委员会与碗米坡镇合并,碗米坡镇部分村民委员会与迁陵镇合并。2021年末辖柳树坪、沙湾、亚渔、白云山、迎丰、首八峒、卡湖、拔茅、磋比、押马10个村民委员会。居民主要有土家族,汉族、苗族、瑶族杂居其中。

【毛沟镇】 因毛沟寨而得名。该地原有一条两边长满茅草的溪沟而名茅沟寨,后来人们习称为毛沟寨。地处保靖县西南部,东与复兴镇接壤,南与花垣县毗邻,西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相连,北与清水坪镇、碗米坡镇交界。镇人民政府驻永和村,距县城36千米。清代“改土归流”后至民国属保靖县。1949年12月属保靖县第五区,1951年7月属第六区。1958年10月建立毛沟人民公社,1984年4月公社改为乡,1985年10月撤乡建镇为毛沟镇。2005年12月簸箕乡并入毛沟镇。2015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原野竹坪镇的电棚村和原清水乡的白屋村、踏湖村、花交村划归毛沟镇管辖。2021年末辖永和、舍坪、阳坪、略水、拱桥、卧当、下略、电棚、田家、科乐、鱼车、白坪、田冲、民主、巴科、排当、如景、花交、踏湖、白屋20个村民委员会和毛沟寨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主要有土家族、汉族、苗族。

【吕洞山镇】 因境内大山“吕洞山”而得名。境内有座大山,山顶陡峭、岩石裸露,有并列两个巨型穿洞,像一个横写的“吕”字,故名“吕洞山”,被苗族人民视为圣山。地处保靖县南部,东与吉首市己略乡接壤,南连吉首市矮寨镇,西邻水田河镇,北接葫芦镇。镇人民政府驻夯沙村,距县城60千米。清“改土归流”后属保靖县。1949年11月属四区。1959年10月属宝山人民公社。1961年3月建立夯沙人民公社,1984年4月公社改乡。2015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将葫芦镇、水田河镇部分村与原夯沙乡合并组建成吕洞山镇。2021年末辖夯沙、夯吉、吕洞、茶岭、翁科、排捧、黄金、西游8个村民委员会。居民主要为苗族。

【阳朝乡】 因乡人民政府驻地阳朝村而得名。阳朝村地势较为平坦,阳光充足,故名“阳朝”。地处保靖县东部,东部及东北部与古丈县古阳镇、断龙山镇交界,南与葫芦镇、长潭河乡接壤,西及西北与迁陵镇相连。乡人民政府驻阳朝村,距县城10千米。清“改土归流”后至民国属保靖县。1949年12月属一区。1958年10月设阳朝人民公社,1984年4月公社改为乡。2005年12月仙仁乡并入阳朝乡。2015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原涂乍乡部分村划入阳朝乡。2021年末辖甫吉、仙仁、夕铁、溪洲、猛科、尧洞、科秋、梭落坪、麦坪、阳朝、米溪、龙家、龙头、涂坝14个村。居民主要有土家族、汉族、苗族。

【长潭河乡】 因境内长潭河而得名。涂乍河流经该地,两岸悬崖峭壁,地势狭窄,河谷中形成一较长深潭,故名长潭河。地处保靖县中南部,东与葫芦镇交界,南与葫芦镇、水田河镇接壤,西与迁陵镇相连,北与阳朝乡相邻,乡人民政府驻水银村,距县城19千米。清至民国属保靖县。1949年11月属一区。1958年10月建立阳朝人民公社,含水银、马福、花桥大队;1961年3月建立水银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公社为乡。2015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原涂乍乡部分村与原水银乡合并组建成长潭河乡。2021年末辖马湖、马路、花桥、车湖、涂乍、官庄、水银、鱼塘、大白岩9个村民委员会。居民以土家族为主。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