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人民政府-关于保靖县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保靖县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4-18 字体大小:

——2016年3月31日在保靖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王兆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会议报告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

一、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全县上下按照“542”发展思路,全力以赴稳增长,坚定不移促转型,全县经济稳中向好、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基本上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授权批准的2015年财政预算各项目标任务。

全县全口径预算收入353294万元,预算支出317596万元,结余35698万元(其中贷款31942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69万元,增长26.89%,完成预算的109.81%;加上级补助收入194847万元(返还性收入2304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92531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00012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27100万元,调入资金926万元,上年结转收入877万元,收入总计247219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5208万元,增长22.28%,完成预算的102.95%;加上解上级支出1075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25937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201万元,支出总计246421万元。收支相抵,结余798万元。

全县财税预算收入36893万元,增长16.04%,完成预算的100.91%。其中: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69万元,上划中央和省级收入13424万元。按征收部门看:国税局完成12025万元,下降0.42%,完成预算的86.59%;地税部门完成18563万元,增长20.83%,完成预算的105.07%;财政部门完成6305万元,增长44.81%,完成预算的125.92%。按收入级次看:上划中央收入10251万元,下降0.26%,完成预算的87.76%;上划省级收入3173元,增长5.10%,完成预算的90.48%。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6815万元,增长158.89%,完成预算的82.03%;加上级补助收入5603万元,上年结转收入4991万元,收入总计27409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2467万元,增长27.21%,完成预算的98.55%;加上解上级支出33万元,调出资金926万元(2014年决算中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管理资金),支出总计23426万元。收支相抵,结余3983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1825万元,完成全口径预算的107.75%。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32850万元,完成全口径预算的111.19%。收支相抵,结余-1025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3985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均未发生。

(五)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预算

全县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预算收入4882万元,同口径增长18.58%,完成预算的107.60%。全县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预算支出4882万元,同口径增长15.97%,完成预算的107.60%。收支相抵,当年平衡。

(六)政府各项贷款收支情况

全年举借各项贷款37300万元,加上年结转收入4659万元,贷款收入总计41959万元。全年安排使用各项贷款10017万元,收支相抵,结余31942万元。

主要使用情况:支付贷款利息407万元,征地拆迁办征地拆迁补偿款1000万元,新中合公司基础设施建设700万元,迁清公路指挥部工程款6500万元,保古、花里连接线征地款1000万元,城投公司资产评估费10万元,工业园新中合公司标准化厂房建设资金200万元,工业园高新科技园场地平整资金200万元,共计10017万元。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30000万元未使用。

上述预算执行情况在决算编制汇总后还会有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15年财政主要工作及预算执行效果

(一)实现财政平稳运行。一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综合研判财税经济形势,加强收入分析预测,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实现收入持续平稳增长,全县财税预算收入、税收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04%、10.31%、158.89%。全年共协助各部门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138431万元,增长14.98%,财政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二是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5208万元,增长22.28%,其中: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农林水、住房保障等六大类民生支出152796万元,增长20.27%。严格财经纪律,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全年“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8%。

(二)加力增效稳定增长。一是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认真落实“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保证减税政策惠及全部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激发企业活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钟灵山工业园、高新科技创新创业园、黄金茶产业化、土地储备等建设,支持新中合、轩华锌业、鑫洋食品等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壮大主导产业,增强发展后劲,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三是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支持启动保靖酉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申报工作,实施污水处理厂管网二期工程建设、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推进节能减排;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扩大政府购买社会乡镇同建同治公路清扫保洁服务范围,新建村级生活垃圾收集围和垃圾焚烧点,对环境问题突出的重点村进行生活污水处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有效改善城乡生活环境。四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拉动作用,支持梅花路、牙吉路等路基完工和酉水大道三期工程建设,完成迁陵东路、建设东路、松月路、酉溪公园路、老209国道改造等道路“白改黑”工程,完成酉水二桥亮化、实施迁陵城区和酉溪公园路等绿化、城区背街小巷改造等;支持土地储备、“两违”整治、同建同治等工作,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城乡品位提升。

(三)统筹兼顾力保民生。一是支持“三农”发展。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全年及时拨付各类补贴资金,全县农民人均受益915元。落实农业保险政策,在水稻、玉米、烟叶和农村房屋财产等12个保险品种基础上,新增茶叶、能繁母牛、柑桔3个特色险种,全年近6000户获得农业保险赔偿,理赔金额近700万元。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提升金融企业支农力度,全县金融机构累计投放涉农贷款近10亿元。加快推进清水坪万亩生态有机茶示范园、阳朝乡千亩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比耳镇万亩柑橘示范园、吕洞山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和碗米坡陇西高标准农田等建设。实施精准扶贫攻坚战略,全年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64亿元、1.38万人脱贫。做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公益项目,实施“绿化保靖三年行动计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支持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同建同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安全检测等工作。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土地整治、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二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两免一补”以及农村偏远地区教师人才津贴等政策,完善寄宿生生活费、困难学生生活补助体系、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支持思源学校建设、民中科技大楼建设、农村薄弱校改造和合格校建设等,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连续第11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金提标、城乡低保、五保供养、重度残疾人护理、社区五大主干待遇等惠民政策,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由年人均660元提高到900元。支持大众创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60人、劳务输出8.7万人次。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低收入群众住房条件。着力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继续提高老村干待遇。四是支持医卫计生事业发展。全面实行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销售,支持县中医院顺利搬迁并投入使用,启动城市殡仪馆和公墓山建设。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公共与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乡村医生生活困难补助、基层医卫人才岗位津贴和计划生育奖励等惠民政策,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加强食品药品监督,支持村卫生室建设,推动城乡医卫计生事业均衡发展。同时,支持科技、文体、旅游等事业健康发展,启动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立法工作,加大政法经费保障力度,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了“平安保靖”建设。

(四)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一是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建立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编制方式,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完善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二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健全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对全县各单位财政存量资金开展专项检查,对超过两年的结余结转资金进行整合回收,全年消化和盘活存量资金2.59亿元。三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规范预算执行程序,严格审核预算单位各类资金报告,全年审减单位申请的各类资金0.80亿元;全年国库集中支付资金21.52亿元,其中直接支付金额占比达81%;除涉密事项外,全县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实现全面公开;全年政府采购资金规模0.92亿元,节约率14.60%;全年开展39个部门预算单位的177个项目资金绩效目标申报评价;全年开展财政投资评审项目106项,送审额7.22亿元,核减1.04亿元,核减率14.40%;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切实防范财政风险。四是全面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财政的各项决议,认真办理建议提案工作,不断推动和改进财政工作,全面提高了财政工作水平。

三、政府债务管理情况

根据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文件规定,从2015年起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

(一)政府债务限额情况。经省政府批准,省财政厅下达我县2015年政府债务限额130900万元(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244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6500万元。该限额由调整后2014年末政府债务余额127900万元[一般债务121400万元(含棚户区改造26400万元、地下综合管廊和水利建设等1000万元),专项债券6500万元]和2015年新增一般债券3000万元两部分构成。

(二)政府债券使用情况。2015年,省政府限额内代为发行一般性债券27100万元,其中:新增债券3000万元,置换债券24100万元(定向承销2144万元,公开发行21956万元)。使用情况:一是新增债券的使用情况。已使用2218万元,结转下年使用782万元。主要用于建设东路300万元,2010-2012年农村公路建设缺口1000万元,改造209国道涵管工程90万元。二是置换债券的使用情况。定向承销2144万元,用于置换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路网工程建设项目贷款。公开发行21956万元,用于置换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路网工程建设项目贷款2956万元,县城市建设贷款4000万元,卫生事业建设贷款662.7万元,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1174.5万元,廉租房建设贷款262.8万元,污水处理管网工程建设项目贷款3900万元,非经营性农村土地整治中长期贷款9000万元。

(三)政府债务余额情况。2015年末,我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30311.55万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99045.03万元(一般债务94545.03万元,专项债务4500万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1413.41万元,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9853.11万元。

(四)政府债务风险情况。根据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及预警办法》,我县债务率为41.68%,其中:一般债务率43.93%,专项债务率20.07%。《预警办法》规定,一般债务率和专项债务率同时高于100%,列入风险预警名单;一般债务率和专项债务率有一项高于100%,列入风险提示名单。按此标准,我县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2015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各项财税改革发展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新常态下的财政工作存在着主要的问题:财政增收明显放缓,收入质量不高,可用财力少;增支因素急剧增多,财政支出压力沉重,收支矛盾更加突出;政府性债务规模持续膨胀,消赤减债压力巨大,财政运行风险较大等。为此,我们将集思广益、真抓实干加以解决。

四、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整合资金,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厉行节约,保证精准扶贫、重大政策落实和重点支出需要;深化财税改革,建立现代财政管理制度,推进预决算公开透明;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监督,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防范财政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应将上级政府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预计数编入本级预算。2015年底上级政府提前下达我县2016年的转移支付预计数93761万元,其中:财力性38368万元,专项资金5539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52691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2702万元)。全县全口径预算收入283090万元,拟安排支出279258万元,结余3832万元。其中剔除提前下达的专项资金和政府债务后,全口径预算收入227697万元,较上年同口径预算129739万元,增加29434万元,增长22.69%;全口径预算支出拟安排223865万元,较上年同口径预算125924万元,增加29417万元,增长23.36%。具体情况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456万元。其中剔除提前下达的专项资金52691万元后,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765万元,较上年预算81649万元,增加12116万元,增长14.84%。其中: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714万元,较上年预算21373万元,增加5341万元,增长24.99%;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67051万元(含预计增量11560万元),较上年决算数56416万元,增加10635万元,增长18.85%。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146456万元。其中剔除提前下达的专项资金52691万元后,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93765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重点支出预算安排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810万元,同比增长45.62%;国防支出110万元,与上年持平;公共安全支出8500万元,同比增长129.23%;教育支出27625万元,同比增长16.42%;科学技术支出77万元,同口径比增长3.1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46万元,同比增长24.23%;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9240万元,同比增长12.20%;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313万元,同口径比增长3.96%;节能环保支出1919万元,同比增长618.73%;城乡社区支出771万元,同口径比增长3.92%;农林水支出8105万元,同比增长27.10%;交通运输支出1522万元,同比增长3.33%;资源勘探信息支出764万元,同比增长35.9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218万元,同比增长5.83%;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796万元,同比增长56.39%;住房保障支出2006万元,同比增长18.00%;预备费200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他支出5243万元,同比下降53.91%;上解上级支出100万元,与上年持平。

全县财税预算收入42427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决算36893万元,增加5534万元,增长15%。按征收部门分:国税局14190万元(按上年决算数增长18%);地税局21347万元(按上年决算数增长15%);财政6890万元(补差,较上年决算数增长9.28%)。按收入级次分: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714万元,较上年决算增长13.83%;上划中央及省级收入15713万元,较上年决算增长17.05%。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3479万元。其中剔除提前下达的专项资金2702万元后,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777万元,较上年预算20498万元,增加279万元,增长1.36%。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23479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9145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35313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结余3832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00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拟安排100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五)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预算

全县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预算收入5486万元。全县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预算支出拟安排5486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六)政府债务收支情况

全县政府性债务收入总计67524万元,其中:当年政府性债务收入34800万元,上年结余32724万元。相应安排支出67524万元,其中:4000万元用于偿还县城乡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公司、县交通建设投资公司,分别于2014年12月底向村镇银行举借的城市建设项目贷款2000万元;63524万元待具体使用安排情况分配方案确定后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五、2016年财政工作重点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我们将抓住关键点、精准发力,打赢、打好“十三五”开局首战,确保全年财政收支预期目标。

(一)全力组织财政收入任务。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及州财税体制改革,分析政策走向和影响深度,做好相关调研工作,制定稳增长、调结构、保收入的应对措施。全面落实夯实收入的要求,跟踪财源变化,坚持依法治税,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源的监督管理,提升征管效率和质量。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将水土保持补偿费、政府住房基金等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应收尽收,努力提高非税收入可用财力,确保完成年度预算收入目标任务。

(二)全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认真研究分析国家宏观财税政策,抓好国家“一带一路”、省里“一带一部”、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等国家扶持政策叠加的历史机遇,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把上级支持的重点作为向上争取的着力点,选准、选好重点项目,千方百计争取上级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主动做好新引进项目衔接落地,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于符合条件的公益项目,积极探索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切实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力争使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启动县定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年滚动预算方案,发挥重大项目拉动投资增长和财税增收的主导作用。综合运用财税政策,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生态文化旅游区、商贸物流区、新型农村社区“五区”建设,带动人口、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新动力。

(三)全力保障重点改善民生。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腾出更多的资金保障重点改善民生。保证全县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果。加大基层政权建设力度,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社区正常运转。加快“湘西光谷”产业群建设,打造扶贫产业园,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力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大扶贫资金投入,通过吸引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参与、产业支持、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就业培训服务、社会保障兜底等方式,全年实现1.72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四大工程”,完成思源学校建设、民中和迁陵学校扩建等建设。落实文化惠民政策,扩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水平。落实因工(公)伤残抚恤金提标、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等政策。完善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到420元,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到45元。深化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改革成果,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集中资源和力量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实施棚户区改造3000户,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以上安居工程建设,让更多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上暖心房。扎实推进同建同治建设,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质安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全力推进财政各项改革。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增强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发展动力顺利转换。落实预算法的各项规定,将政府的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坚持“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原则。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逐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规范采购程序,做到“逢购必采”。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严控“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行为。严格控制财政对外借款,全面清理已经发生的财政借垫款。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完善财政存量资金动态监控机制,加大清理回收结转结余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弥补财政收支缺口。加强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规范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依法接受人大监督,严格落实人大各项决议决定要求,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审计、监察和社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牢牢守住资金安全的底线,大力推进法治财政建设。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2016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作风,努力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保靖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