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靖县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目录
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县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5、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二)落实县人大预算决议情况
1、财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2、三大攻坚战役成果显著
3、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改善
4、财政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指导思想
(二)收支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
三、2020年财政工作措施
—2020年5月18日在保靖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杨光禄
2020年5月18日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保靖县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县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326万元,为预算调整数的98.02%,增长8.15%。加上级补助收入271205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70139万元、上年结余454万元,收入总计374124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0802万元,为预算调整数的101.65%,增长10.88%。加上解上级支出3288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57369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1万元,支出总计371490万元。收支相抵,结余2634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6115万元,为预算调整数的48.19%,回落17.65%。加上级补助收入 7489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4240万元、上年结余4470万元,收入总计52314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0585万元,为预算调整数的67.24%,增长66.06%。加上解上级支出106万元,支出总计50691万元。收支相抵,结余1623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没有实现收支。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4126万元,为同口径预算调整数的102.98%,增长16.31%。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2859万元,为同口径预算调整数的111.35%,增长34.19%。收支相抵,当年结余1267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2833万元。
5、地方政府债务情况。我县2018年末政府债务余额184952万元,加上2019年新增债券和再融资债券83379万元,减去2019年偿还债务57039万元,政府债务余额为211292万元,仍在省厅核定的债务限额212692万元范围内,风险总体可控。
需要说明的事项:
2019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县债券资金84379万元(一般债券70139万元、专项债券14240万元),已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按要求分别在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中作了反映。具体来源及安排使用情况如下:
(1)湘财预〔2019〕45号、湘财预〔2019〕176号分别下达2019年第一批、第四批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资金,分别为11615万元、45424.02万元。根据湘财债管函〔2018〕15号文件精神,再融资债券资金57039.02万元不拨付至县,省厅直接用于偿还我县到期债券本金。
(2)湘财预〔2019〕109号下达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27340万元(包含湘财预〔2019〕31号下达1220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13100万元(化解大班额400万元,外贷1000万元);专项债券14240万元(土地储备专项1500万元含园区配套建设500万元,棚户区改造专项7040万元,其他专项5700万元含两供两治700万元和园区配套建设5000万元)。根据湖南省财政厅《关于明确2019年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一般债务规模的通知》(湘财农〔2019〕52号)规定“2019年我省须将2017年7月14日之后相关县市区承接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性贷款全部提前偿还到位。”的要求,省厅将一般债券13100万元中11343.5万元(第一批8700万元、第二批2643.5万元)直接拨到省扶贫公司,由省扶贫公司统一偿还。其他债券资金已按文件规定的具体事项相应安排到位。
(二)落实县人大预算决议情况
一年来,始终坚守“542”发展思路,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预算审查决议,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减税降费,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克服各种政策性减收增支困难,着力增收节支,兜牢“三保”底线,强化风险意识,助推保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财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坚持减税降费、涵养财源与依法征管、向上争资并重,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潜力,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一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高质量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地方培植财源、稳定增收提供高质量经济财源基础。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年减税降费0.50亿元,让今天的“减”和“降”,换取实体经济明天的“活”与“强”。二是财税收入逆势增长。压实责任目标,强化组织收入,科学分析和研判政策性减收因素,强化综合治税力度,加强重点税源监控,规范非税收入征缴,做到既放水养鱼,又颗粒归仓。全县财税部门在减税降费十分不利形势下,努力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有效弥补政策带来的减收缺口,财税收入仍实现了逆势增长3.0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15%。三是争取资金再创新高。始终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加大政策研究,在减税降费影响空前的压力下,积极争取国家对深度贫困县的资金扶持力度和转移支付、新增债券倾斜力度,为经济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全年转移支付收入较上年增加5.27亿元,增长23.34%;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8.43亿元,增长52.58%。
2、三大攻坚战役成果显著。坚持出重拳、强举措、攻难点,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安排资金,集中财力保障化解债务风险、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一是化解债务风险有力。落实中央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决策部署,启动《保靖县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围绕稳增长目标,强化项目保障,扩大有效投资,科学研判重大风险点,严守隐性债务红线,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增收节支化解债务存量,做好展期工作。全年稳妥完成政府债务展期5.70亿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2.00亿元,单位筹资化解债务0.3亿元,完成当年化解任务的226.82%。二是脱贫攻坚成果丰硕。聚焦脱贫摘帽目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扶贫措施,积极筹措资金,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加大投入,精准实施产业扶贫等项目,强化社会保障功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决胜脱贫攻坚,全力助力乡村振兴。全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35亿元,为我县高质量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落实河长制,推进“美丽湘西”建设,实施农村改厕和垃圾治理等工作,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我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2%,人民群众分享到了更多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
3、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改善。坚持优化支出与改善民生并重,始终优先“三保”库款保障秩序,着力保重点、惠民生。全年民生支出22.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87%。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安排资金3.96亿元,主要用于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落实营养餐改善计划、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待遇等各项教育政策。支持岳阳学校、历城职业学校、芙蓉学校、思源学校二期等项目建设,改善各阶段办学条件,化解城区中小学校“大班额”等,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安排资金4.75亿元,主要用于落实公益性岗位、创业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就业优先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动能。支持阳朝乡敬老院改扩建、中心敬老院、城市公墓山及殡仪馆等项目建设。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低保兜底脱贫、义务兵待遇、残疾人两项补贴、老年人高龄补贴、特困人员供养等各项社保待遇及时足额发放,筑牢社保保障网。三是提升医疗健康水平。安排资金3.59亿元,主要用于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行政事业单位医疗、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计生优惠政策等,不断提升医疗健康水平。支持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重大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持续增强。同时,安排住房保障资金1.88亿元,主要用于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房建设。支持推动“一村一辅警”实现全覆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以及粮食安全、安全生产等各项重点工作,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高。
4、财政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实中央和省、州对县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助推财政管理水平再提升。一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坚持全口径预算,硬化预算执行约束,严控预算追加,一般性支出较上年同比压减10%以上,“三公”经费继续只减不增。守牢国库资金安全底线,优先保障“三保”和重点支出,严格清理财政暂付性款项,严控财政对外借款。全年收回对外借款1.14亿元,其中金库借款0.32亿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强年终结转结余和清理回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年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35亿元,收回财政存量资金0.34亿元。开展中央对县级转移支付执行动态监控工作,加强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确保扶贫资金安全。启动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规范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全年组织开展政府采购活动91批次,完成政府采购规模1.32亿元,节约财政资金0.16亿元,综合节约率10.8%。加强政府投资评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年委托中介机构完成评审项目359个,送审金额9.71亿元,审定金额8.49亿元,审减率12.52%。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监管水平。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2.61亿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9.30亿元,事业单位资产总额13.31亿元。同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认真落实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工作,抓好巡察、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和反馈工作,严格依法理财,规范财政管理。
总的看,2019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成绩来之不易。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地方财源缺乏,收入总量小、非税占比高。二是收支矛盾突出,刚性支出需求保持旺盛,“三保”支出、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等资金需求持续高涨。三是政府债务存量规模较大,还本付息资金需求多。四是财政对外借款较多,要收回确实不易。政府隐性赤字规模较大,财政运行负重前行,财政可持续性面临新挑战。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542”发展思路,坚决落实县委决策部署,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培植壮大财源,盘活存量资金,优化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收支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740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80104万元(含预计财力性转移支付增量8057万元)、预计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24000万元、调入资金35215万元、上年结余2634万元,收入总计274692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72188万元。加上解支出200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500万元,支出总计274692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70000万元。加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资金2280万元、上年结余1623万元,收入总计73903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8588万元。加调出资金34715万元、结转下年支出600万元,支出总计73903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00万元,较上年持平。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不体现,调出资金500万元,支出总计50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57122万元,同比增加4857万元,增长9.29%。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51250万元,同比增加5424万元,增长11.84%。收支相抵,当年结余5872万元。
三、2020年财政工作措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面临的任务和压力空前巨大,为确保完成预算任务,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培植财源。一是继续减税降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继续落实新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培植壮大骨干财源。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大统筹调度资金力度,加快推进项目支出进度,全力支持带动和投资拉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培植项目财源。三是完成收入任务。加强财税收入征管,充分挖掘收入增收潜力,努力弥补新冠肺炎疫情和减税降费政策造成的收入缺口,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四是服务发展大局。继续服务招商引资、向上争资、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最大限度争取专项资金、债券资金和财力资金,不断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增强民生福祉。一是坚守“三保”底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按照“量入为出、有保有压、能增能减”的原则,深度优化调整支出结构,“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坚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和低效支出,取消无效支出,足额保证“三保”支出需要。二是着力精准扶贫。继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推动政策和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倾斜,落实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全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三是助推产业发展。集中财力全力保障县委政府确定的重大工程和项目实施,支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激发乡村发展动力和潜力,全面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激发发展活力。一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有效投资带动作用,围绕六件事工程、酉水明珠工程等,进一步扩大政府公共投资规模。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和完善工业园区建设,优化管理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三是突出振兴实体经济。重点支持瑞兴公司做大做强,在资本金的注入上下功夫,增强实体公司造血功能,完善市场化管理体系,真正实现现代化企业转型。
(四)加强财政管理。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继续落实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执行县人大批准的年度预算,杜绝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三是加强国库资金管理。加大力度清理规范财政暂付款,确保国库资金正常运转。四是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原则,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六是强化财政监督。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动态监控平台,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和专项资金督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继续支持建立人大与财政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实现依法接受人大实时动态监督。坚持预决算公开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提升预决算信息公开透明度,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不懈推进财政各项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