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人民政府-保靖县“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

保靖县“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

来源:保靖县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3-03-21 字体大小:

为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根据《湖南省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湘西自治州“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以及《保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现状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县气象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明显,公众气象服务覆盖率和满意度显著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气象支撑能力建设等明显增强,公共气象服务效益显著提高,气象为保障保靖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保靖县委、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各项指标任务,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为“十四五”保靖县气象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不断完善。建成省市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基本实现了气象预警信息全网全民发送。建立了直达我县党政决策者、各行业灾害隐患点的手机预警短信责任人体系。201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2019年夏秋连旱、2020年汛期降雨量超历史极值等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为保靖县委、县政府防灾减灾决策起到关键性作用。大力推进强降水监测预警服务业务,积极推进人影标准化作业站点建设,全面完成作业装备的自动化更新改造任务,在人工增雨抗旱、防雹减灾、森林防灭火、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持续下降。

2.气象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24小时气象要素预报空间分辨率达到1公里,时间分辨率达到1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平均达到86.8%,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75.6%,可预报天数达到8.5天,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时间达到39.0分钟,月降水气候预测准确率评分达到77.0分,月气温气候预测79.0分。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持续提升。建成了具有保靖特色为农气象服务体系。

3.气象现代化发展迅猛

保靖县气象观测站是国家基本气象站,20个区域气象观测站。9个区域气象观测站完成了观测设备升级换代,实现无人值守。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正在我县推广应用。完成了“保靖县突发事件预警平台”“道安监管云”项目建设,“高速公路气象条件监测”设施建设等项目正在逐步实施。2020年基本实现了气象现代化,跨入建设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发展阶段。

4.气象事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根据省政府出台《关于整合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实施意见》《湖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认真履行防雷、施放气球行业安全监管职责。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不断完善,气象部门体制机制全面深化,部门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保持了全州文明行业的称号。

(二)主要问题

“十三五”时期,保靖县气象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

一是气象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县委、县政府战略布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求还不相适应;二是气象关键领域对标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内外前沿的站位不够高,定位不够精准,气象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的效益有待进一步发挥;三是气象观测立体化、广覆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一体化综合观测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四是区域数值预报和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有待提升,不能满足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的要求;五是气象信息化支撑能力不足,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不够;六是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人才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

(三)发展形势

一是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防灾减灾救灾要实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气象工作是灾害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是综合防灾减灾的前哨站,是防灾减灾救灾信息共享的枢纽。新时代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对我县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对气象服务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十四五”期间,我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湖南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气象工作必须服务于围绕县委和县政府新的战略部署,气象科技应在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更大作为,发挥更大效益,作出更大贡献。

三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向好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需求。在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群众对涉及生产生活的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气象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时代特征,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提出的新需求,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气象事业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发展要求,实现气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产生活,面向核心业务技术突破,加强气象科技创新,着力提高防范化解重大气象灾害风险能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能力和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到位,确保气象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坚持趋利避害策略。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突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避害”作用。做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发挥气象资源在生产发展中的“趋利”作用。

坚持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发挥好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快构建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的集约化气象业务生态,完善适应湖南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的体制机制,促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坚持协调协同发展。着眼于保靖县气象事业发展全局,做到软硬实力并重,整合部门优势资源,助推省市县气象现代化协调发展。统筹偏远农村气象服务能力,确保气象灾害防御建设全覆盖、无盲区。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服务保靖县经济社会发展、趋利避害并举的气象服务体系,立体化、广覆盖、智能化的气象观测体系,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平台化、生态化、云智能的气象大数据应用体系。气象综合防灾减灾、高分卫星气象应用等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具体目标包括:

一是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日益彰显。实现行政区域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5%,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保障率达到85%,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0%。

二是综合气象观测精密化和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自动气象站乡级行政区域全覆盖,交通、农业、生态等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基本满足服务需求,85%的气象要素实现自动化观测。

三是气象预报精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智能网格预报时空分辨率分别达到1小时、3km,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90%,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92%。

四是气象信息化和集约化水平显著提高。开展部门内外气象数据应用服务提供高效支撑,主要气象业务系统全部对接气象大数据云平台。

四是高分卫星气象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城市生态、自然资源、森林火险、暴雨洪涝灾害等方面卫星遥感监测气象应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五是气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气象服务能力,以及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装备和人才队伍水平显著提高。

三、重点工程

全面落实《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实施一批防灾减灾气象能力建设项目”要求,组织实施以下五个气象重点工程项目。

(一)建设保靖“智慧气象”工程

1、建设目标

建设气象大数据库,实现气象数据智能便捷获取、开放共享。按照统一数据库编码标准和中国气象共享目录要求,结合国土、环保、农业、水利、旅游、林业,建成全县统一的生态环境数据库。为公众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及气象数据服务。为县委、县政府提供精准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全面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科技水平和气候资源的利用水平。

2、建设内容

(1)智能监测系统

实现观测数据实时监控、观测设备智能诊断、观测资料历史查询、实时观测数据显示、实况与历史资料检索统计查询、辅助观测及优化完善气象观测站网,依托湘西州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气象站,建设县一级高精度气象观测系统及预报预警系统。优化完善气象观测站网。对照观测精密的需求,自动气象站实现乡镇全覆盖、大部分村镇覆盖。平均分布密度达到 5km,重点区域达到 3公里。“十四五”期间,气象观测覆盖全县行政村的40-50%,全县区域气象观测站数量将达到40-70个,实现无缝隙、全覆盖、全天候的精密气象观测网络。

(2)智能预报系统

对标预报精准要求,发展先进的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智慧型的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对本地进行优化,建设实现1公里×1公里、时间逐小时、未来10天的智能格点精细化天气预报系统;面向预报员提供精细化气象要素显示、分析、交互订正的预报制作功能;重点针对0-6小时以内灾害性天气系统进行自动化识别、报警、预报和预警,预警。

(3)特色气象服务系统

结合保靖县地方特色,实现特色气象服务系统建设自助推送系统、决策气象服务系统、智慧旅游气象服务系统及茶叶气候品质认证系统。对标服务精细要求,语音自动推送系统自动推送给该系统中特定用户,各级党政负责人、防汛责任人等,实现针对重大天气过程的全天候自助式预警发布服务。

协同发展现代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智慧旅游气象系统、交通气象服务系统、建设保靖黄金茶监测服务系统。

(4)防雷信息系统

防雷信息系统主要建设行政监管平台和防雷技术服务系统,建设防雷业务专题数据库,为涉及防雷业务的主管部门提供防雷监管及执法业务服务能力,为企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提供专业防雷业务及技术服务。

该系统实现气象行政监管相关的各类数据、信息的集中存储、分析、管理、共享,建设统一的监管数据登记系统、统一的数据库和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将企业数据库、危险源信息库、行政执法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信息库、中介机构信息库、企业安全标准库、安全知识库等数据集中管理,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并集成每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大幅提高防雷监管水平和防雷技术服务能力。

(二)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程

1.生态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建立生态保护与修复气候可行性评估体系,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电力交通等重大规划和重点工程对生态影响的气候可行性评估能力。提升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气象保障能力。充分挖掘宜居、宜业、宜游气候品质价值,提升气候品质评价服务能力,打造国家气候标志生态气象品牌。

2.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农业小气候观测网,开展特色农作物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区划、评价和服务技术研究,围绕水稻制种、黄金茶、柑橘和烟叶等产业发展决策和气象服务需求,建设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和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业务平台,提升省级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研究与服务能力和市级特色中心特色领域业务服务能力。

(三)人工影响天气提升工程

1.人工影响天气重点服务保障区建设。重点加强水稻生产区、烟叶、油茶等农经作物集中种植区的人工防雹保障能力。

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增设人影高炮作业标准化炮点2个,发展人工影响天气智能作业装备,优化地面作业布局,提高固定作业站点标准化率和装备弹药物联网监控系统覆盖率,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能力。

3.人工影响天气决策指挥和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升级改造省、市、县、作业点四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建设智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平台,建立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综合效益评估系统。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安全能力建设,建设高安全性能作业装备和综合防控设施。

(四)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

依托现有气象业务基础,通过保靖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气象保障工程建设,逐步提升湘西地区暴雨山洪灾害气象监测预警、公共服务、应急反应的能力和水平。

1、提升监测能力和预警水平。力争到2026年,实现对保靖地区暴雨山洪灾害的气象监测“超前一小时”、对暴雨山洪灾害的气象预警“提前一小时”、对暴雨山洪灾害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基本覆盖“最后一公里”的目标。做到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立体化、信息存贮处理自动化、预报预警科学化、服务产品可视化;能够提供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系统较为准确的位置及强度,以及强降水的面雨量和雨量时空极值监测结果;能够实时提供满足乡村防御山洪灾害所需的短时、临近强降水预报、警报。

2、完善六大子系统,建成湘西州暴雨山洪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保靖县分中心。主要包括:暴雨山洪灾害气象监测子系统、暴雨山洪灾害气象信息传输处理子系统、暴雨山洪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子系统、暴雨山洪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子系统、暴雨山洪灾害公共气象服务子系统和暴雨山洪灾害气象监测预警应急子系统,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利用现有业务平台,建成暴雨山洪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保靖县分中心;各类探测、监测站网则根据实际需要在保靖县地区范围内布设;服务效益评估与业务数据库平台将在湘西州气象局设立。

(五)气象台站建设工程

保靖县气象观测站为国家基本气象站。近年来,随着探测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矛盾越来越突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压力加剧,2020年1月完成了台站搬迁,但院内基础设施薄弱,“十四五”期间拟对大田村新址台站进行综合改善建设。逐步完善气象台站的基础设施,进行绿化、对其余部分业务平面设施进行修缮,提高业务平面现代化水平。完善老局院内基础设施,专项治理庭院环境,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硬环境,改善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提升气象工作的品位,树立气象部门的良好形象,并打造一个充分体现气象现代化的“气象为农服务基地”及“气象科普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规划实施,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强化落实,推动各级气象事业协调发展。跟踪做好本规划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和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间的衔接,确保上位规划相关任务全面落实。加强气象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工程效益。

(二)加强统筹协调和合作交流。不断深化气象与各相关部门的合作,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气象服务、防汛防旱、人工影响天气、森林防火等方面的联合协作机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构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创新联盟。

(三)加强经费投入和财力保障。进一步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进一步明确气象事权和相应的支出责任,着力优化资金来源结构,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推动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各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指导性目录,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气象服务机制和清单。

(四)营造良好的发展政策和环境。加强法规、标准、规划建设,强化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履行政府气象职能,形成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理念。落实国家各项改革措施,推进气象事业结构、业务、科技、人事等改革,不断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强气象科普和宣传,大力营造有利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

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发展要求,面向国家、省、州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产生活,全面谋划湘西州“十四五”期间的气象事业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能力和水平,为湘西州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打造“三区两地”,建设“五个湘西”提供全方位的气象保障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人民。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全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全州气象部门有效落实,为实现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科技立业,创新驱动。突出科技引领,坚持创新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顺应信息化、智能化趋势,聚焦气象业务核心技术、高分卫星气象应用技术和湘西特色气象服务需求,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气象自主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系统观念,协同发展。着眼于湘西气象事业发展全局,围绕打造“五个湘西”,建设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和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目标要求,加强前瞻性思考、重点推进、系统建设,提升气象业务和服务质量效益,做到软硬实力并重,推进州县气象事业协调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依法治理。坚定不移推进气象改革,发挥好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强气象法制建设,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突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避害”作用,做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发挥气象资源在生产发展中的“趋利”作用。破除制约湘西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开放合作,融合共赢。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深化气象开放合作,立足于湘西实际,联合州内外优势资源,统筹部门内科技和人才资源,开展科技攻关,大力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统筹协调规划实施,制订规划任务的各项实施方案和各大工程的可研报告,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强化落实,推动全县气象事业协调发展。加强气象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工程效益。

(二)加强统筹协调和合作交流。不断深化气象与各相关部门的合作,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气象服务、防汛防旱、人工影响天气、森林防火等方面的联合协作机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重点领域联合研究。

(三)加强经费投入和财力保障。进一步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进一步明确气象事权和相应的支出责任,着力优化资金来源结构,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推动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各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指导性目录,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气象服务机制和清单。强化财会监管,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监管服务型转变,保障气象事业健康发展。

(四)营造良好的发展政策和环境。加强法规、标准、规划建设,强化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履行政府气象职能,形成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落实国家各项改革措施,推进气象业务、科技、人事、法治等改革,不断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强气象科普和宣传,大力营造有利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

(五)加强实施考核和评价评估。加强对气象现代化水平、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人才队伍建设等目标任务的综合评价考核。加强规划实施的咨询和论证工作,规范气象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