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人民政府-保靖县“十四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主要规划(2021-2025)

保靖县“十四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主要规划(2021-2025)

来源:保靖县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3-03-21 字体大小:

根据《保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进一步落实做好全县民政工作,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本县民政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划。规划时间为2021年-2025年。

(一)全面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助力全面小康

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统筹完善城乡社会救助管理体系,强化社会救助政策之间,社会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之间的衔接,促进社会救助工作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操作。

1、强化兜底保障,巩固脱贫成效

统筹各类保障措施,为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将符合条件的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确保应助尽助。对非贫困低保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情况开展排查,全面摸清底数,将其中存在致贫风险隐患的作为边缘户纳入监测范围,将符合条件的适当上浮低保补差标准,防止低保对象返贫。充分发挥本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作用,公布并畅通求助热线电话,根据求助需求及时转介相关部门,加大临时救助以防止临时困难群众返贫。

2、完善城乡低保,推进城乡统筹

一是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应保尽保。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二是完善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城乡社会救助统筹发展;完善低保对象认定办法,规范核查流程,优化低保审核审批程序。三是推进城乡低保统筹工作,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实行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四是加强低保与就业救助、扶贫开发等政策的衔接,鼓励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低保对象依靠自身努力增收。

3、提高特困救助供养水平

健全特困救助供养制度,切实维护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推动完善城乡统筹、政策衔接、运行规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按照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科学制定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投资1000万元新建一个县级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完善内部管理,健全服务规范,优先集中供养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到“十四五”末,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

4、高效实施临时救助制度

细化、实化政策措施,高效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健全救助体系,包括:明确救助对象范围,科学制定救助标准,规范审核审批程序,完善临时救助方式。全面落实“先行救助”“分级审批”等规定,增强救助时效性,实现应救尽救、托底救助。全面推行“救急难”工作,建立健全主动发现、部门协同、信息共享、慈善衔接机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统筹救助资源。

5、稳定做好流浪乞讨救助

稳定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继续对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食宿、疾病救治、协助返回等救助。加强民政与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并与110指挥中心、数字城管等平台建立快速响应,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早发现、早救助。畅通县、镇、村三级救助渠道,对全县车站、桥梁涵洞、商业区、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常规巡查,及时开展劝导、救助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参与和部门救助的良性发展,营造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打造多元化养老服务,提升养老质量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居家、社区、专业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形成以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1、增加养老服务机构供给

充分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作用,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快推动保靖县生态健康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公寓综合楼建设工程建设,为重点老人群体提供免费或低收费供养服务。积极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规范养老机构管理,实行养老机构备案管理。积极引导社会参与,推动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落实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行业发展。到“十四五”期末,全县乡镇(街道)建立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比例达到30%。

2、因地制宜创新养老模式

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探索发展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农村互助养老等养老新模式,以单纯的家族式养老为主向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模式转变。以村为单位,建立完善留守老人档案管理和探访制度,重点加强对农村散居、独居老人的养老服务,根据农村留守老人日益增多的趋势,按照全县各乡镇农村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不断探索和完善“政府支持、乡村级主导、协会领办、互助服务、社会参与”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建立村级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夯实村级和街道社区级养老体系,打造“家门口的养老院”。以完善养老末端机制,既符合传统理念,又推陈出新,符合社会发展新时期下的养老需求。

3、提升社区居家养老质量

大力推动完善以社区和村为单位的居家社区养老基础体系。根据国家指导和全县实际,出台本级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县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和用品配置推荐清单,按照自愿、安全、便利、经济的标准积极推动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强调社区和村级养老服务设施的科学统筹规划,加强城乡基层和小型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服务便利化设施建设,巩固养老床位。健全以特困供养、互助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积极动员村民自治组织发挥作用,建立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照护和监护人责任机制,提高照护服务能力。推广移动互联网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的产品和平台,借助技术手段和新兴产品提高居家智慧养老质量。

4、积极推进医康养教融合服务模式

统筹规划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布局,重点加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等建设。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形式的协议合作,可适当实施养老服务信息惠民和养老机构远程医疗合作等试点专项。推进智慧医养护一体化发展。对接上一级“智慧养老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县、街道(乡镇)、社区(乡村)三级数据信息联动。同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将专业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和城乡社区。根据湖南省和湘西州统一规划部署,健全本县一级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医康养教融合。依托社区教育服务体系,搭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老年教育基础服务网络,并对接上级机构、形成四级老年教育基础服务体系,整合利用社区教育机构、县级职教中心以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村老年活动中心等资源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全方位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

(三)大力发展儿童福利事业,保证儿童权益

实现以政府为主导、家庭尽责、分类保障、社会参与的儿童保障体系,综合运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儿童保护等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儿童福利水平。

1、建设儿童福利设施

大力建设儿童福利设施,筑牢困境儿童关爱硬件基础。

新建1所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切实做到人员、场地、经费相对独立。改扩建170所儿童之家;并依托社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学校、妇女之家等新建儿童之家,到“十四五”期末,全县儿童之家村(居)覆盖率100%,将“儿童之家”打造成关爱保护儿童的前沿阵地。

2、困境儿童分类保障

加快困境儿童情况和留守儿童摸底工作,建立信息上报和共享机制,实行基层组织随时上报,信息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实施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实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其他困境儿童分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范围,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个人为单位全额享受低保。

提高困境儿童卫生护理水平,摸清残疾儿童病情并及时上报以便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把这类儿童纳入“阳光计划”以便于根据病情及时救治;并在福彩公益金的资助下,持续开展“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覆盖对象由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孤儿拓展到社会散居孤儿。

健全困境儿童就学资助机制,重点支持面向残疾儿童的早教服务和学前教育,对就读义务教育的困境儿童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对大学就读的年满18周岁孤儿发放助学金。

3、专注关爱留守儿童

坚持儿童权益优先保护原则,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建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监护、教育、发展等问题。一是“伴成长”,发挥群团组织优势,依托各类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组织志愿者等人员举办活动,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提高留守儿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护安全”,加大宣传,强化部门联动,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水、电、火安全监管工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织密扎牢关爱网,确保留守儿童得到精准救助和关爱。

(四)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夯实基层管理

逐步建立完善在党的组织引领下,基层社会治理“共治+自治”的新格局,打牢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1、完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和机制

一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及后续工作,加强村民委员会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全面提高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水平。二是推动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组织协商联动、服务联动和党建联动,构建符合保靖县域实际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三是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民主决策程序,保障村(居)民的选举权,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基层民主参选率90%以上;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优化组织设置,强化服务功能,创新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五是推进信息公开,强化权力监督,创新自治管理监督模式。

2、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一是完善城乡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城乡社区服务队伍。“十四五”期间全县实现社区服务站和养老设施覆盖率100%;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70%。二是开展丰富的社区居民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健全社区议事协商机制,逐步实现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管理效率和协调水平。

(五)严格规范社会事务管理,提高法制水平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新期待,提升社会组织、现代殡葬、婚姻登记、区划地名等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规范化水平,构建绿色惠民、优质高效的社会事务服务体系。

1、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

(1)完善登记机制

登记管理机关配齐不少于2名专职工作人员。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科技类、公益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支持建立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社会效益突出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公益性民间组织,培育更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团队。对直接登记范围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继续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

(2)加强管理与监督

加强对社会组织负责人的管理,建立社会组织负责人任职、约谈、从业禁止等管理制度。加强对社会组织资金的监管,推行社会组织抽查审计制度,提高社会组织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社会组织活动的管理,施行常态化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并与社会组织税收优惠、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等挂钩。健全社会组织退出机制,完善社会组织清算、注销制度,保障社会组织资产不被侵占、私分或者挪用。创新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明确登记管理机关、行业管理部门、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建立对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及非法社会组织投诉受理和奖励机制,依法向社会公告行政处罚和取缔情况。

(3)支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的实践中来。坚决取缔非法社会组织,不断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继续加强全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

2、加快推进现代殡葬改革

加快殡葬改革建设步伐,革除丧葬陋俗,实行从简治丧、文明治丧。重点包括:

(1)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殡葬改革根本

多管齐下,持续深化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实行高位推动和“属地管理”,成立以县长牵头,各单位和负责人明确分工的协调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全县工作;各乡镇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同步进行殡葬改革与两违专项治理,上下联动、相互配合。

(2)持续推进殡葬机构建设强化硬性条件

推进迁陵城区集中治丧和集中安葬工作;同时加快农村集中治丧场所、村级公益性墓地和城市公墓山建设,为全县提供绿色、环保的治丧场所。农村公益性墓地乡镇覆盖率达到50%以上,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60%。

(3)强化政策执行确保有效推进

严格落实集中安葬、火化、生态安葬出台的补贴优惠政策;严格执法执纪,以联合执法组的形式做好家属安抚和现场秩序维护。执行上政策保障法规护航,执法人员要思想劝导、政策宣传、严格执法三管齐下,保障改革任务顺利执行。

(4)加强宣传广泛发动

面对群众根深蒂固的守旧思想,利用媒体等多渠道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生态殡葬、文明祭祀理念,扫除殡葬改革工作的思想障碍,不断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和文明殡葬意识。

3、保持婚姻登记规范化

持续加强婚姻登记员队伍规范化建设,着力创新婚姻登记服务模式,通过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健全服务体系,提供网上预约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保存的所有婚姻登记档案录入婚姻登记信息系统。全面建立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保证婚姻登记服务在较高位置水平,确保“十四五”期间婚姻登记合格率继续保持在100%。

4、推进地名管理规范化

继续与周边地区合作,加强对边界线联合检查,对行政县域界线、标志物和相关地貌、界桩等变化情况进行检查和修复。健全界线纠纷应急处理机制,妥善化解便捷矛盾纠纷,全面推进平安边界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地名管理,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积极推进地名文化建设,实施本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计划,传承中华地名文脉。

(六)健康有序推动慈善事业,激发慈善活力

1、完善慈善组织建设

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完善规范慈善组织登记认定、信息公开等制度。规范公开各项募捐行为,确保慈善物资合法使用和实现慈善组织宗旨。与各慈善组织建立长效沟通与联系机制,切实发挥慈善组织在社会救助、抗灾救灾等活动中的有效补充作用。

2、广泛推动慈善参与

充分利用各大平台和公益基金等组织力量,引导各种社会资金投入本县慈善事业。完善经常性社会捐助体系,尝试推进慈善超市和社会捐助站点运营机制改革。加大捐赠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支持建立废旧纺织品再生基地。加大慈善宣传力度,形成政府大力倡导、社会广泛支持、群众踊跃参与的社会慈善事业发展机制。

3、稳定做好福彩工作

严格贯彻落实《彩票管理条例》和秉承“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发行宗旨。积极协调和主动配合福彩机构对各大站点进行完善改造,将全县福彩投注站打造成美观整洁、服务专业场所,以良好的销售环境促进彩票销量。按照福利彩票行业“站点服务”要求,规范销售人员行为,制定和完善销售场所便民服务措施,彰显福彩形象。持续推进责任福彩、阳光福彩和福彩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福彩公益金投放社会公益事业,扩大福彩品牌宣传,树立良好公益品牌形象。

4、加强慈善监督管理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依托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指导慈善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并纳入统一信用管理体系。畅通社会公众对慈善活动的监督渠道,完善投诉举报受理机制,依法及时查处慈善领域违法行为。强化政府监管,推行双随机抽查、约谈、审计、专项检查等监管手段。健全慈善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建立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信用记录制度。完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强化源头监管和日常执法。

(七)加强专业社工和志愿服务,提升服务能力

1、支持专业社会工作

加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网络建设,在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开发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力争达到10家。在省、州指导下设立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推进脱贫攻坚、防灾减灾、职工帮扶、婚姻家庭、精神卫生、社区矫正、残障康复等重点领域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发展。实施以农村留守人员、城市流动人员、特困人员等为重点的社会工作服务重大工程项目。到“十四五”期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

2、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机制,在城乡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广泛设立规范的志愿服务站点,提高志愿服务与社会服务整合度,完善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协同服务机制,从而提高志愿服务体系整体运作效率。

二是大力推进社区基层志愿服务,鼓励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参与脱贫攻坚,构建养老助残、生态环保、农村留守人员关爱、应急救援、助医助学等重点领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3、建设志愿服务队伍

一是健全面向全社会的志愿服务动员系统,弘扬志愿精神,培育一支参与广、功能强、作用好的宏大志愿者队伍,并营造互帮互助氛围,通过。建立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成员为骨干,以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为支撑,以其他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满足社会工作需求。

二是落实与对接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借助外部力量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并培养本土志愿服务人才。

三是大力支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建立志愿服务站点,推动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提供线上线下的广阔平台。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