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生猪产业简析
按照“春牛”活动要求,保靖县统计局抽调人手,对县内从事生猪养殖的三个企业、五个养殖场(户)及少量散养农户,通过实地调查,电话询问等方式,展开调研。同时与县直相关部门加强横向联系,对取得信息,分成几个部分:即县内生猪产业现状和产业特点,发展涉及部分可见问题,展开分析。
产业总产能达到正常年份水平
保靖县2019年生猪饲养量为19.2万头,2020年为23.8万头。其中,2020年一季度11.1万头,从今年一季度上级返回数看,出栏4.46万头,存栏9.32万头。饲养总量13.8头,同比增长24.1% 其快速增长的原因,除了疫后的恢复性补栏所致,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大型企业在我县投产的带动作用。
此次疫情,伴随国家生猪产业战略布局的调整,大型生猪企业纷纷把养殖场建设由东部向中西部作延伸。食品自供,全区域,全产业链,已催生了一大批国内优质企业,国际化,市场化,标准化,零排放,对生猪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县作为以前一个传统生猪饲养县,迎东风,是调整后的生猪重点发展区域。得其便,县委县政府积极招商,农业部门倾全力搞服务,引进了正邦和佳和两个国内知名企业。目前,我县生猪产业的产能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的水平,其发展的空间巨大。
我县生猪产业呈现出两大新特点。
对比以前,我县生猪产业的综合水平提升显著。
一是生产者(业主)的职业化,带来行业运行的高效化。受非洲猪瘟的冲击,我县沿袭的粮猪二元结构被强行打破,随着准入的门槛提高,生猪的生产经营者,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环保意识,没有抗风险意识等,将无法在行业内生存。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传统的散养模式,被职业化,集约化的主流模式取代。据统计,全县农户散养饲养总量(50头以下)9500多头,占比约为11.4%。散养猪数量和占比的变化,因为他们只为自供,不计成本,以后可能还会有反复,但随着疫病风险和饲养成本加大,农村劳动力减少及老化,此模式下的生猪产出总量的减少趋势,已不可逆转。职业化,将带来行业效益的提升。比如正邦公司,5000头能繁母猪,因为大量的设备代替人工,技术人员只配备70名,就能管理好母猪和新生仔猪的培育。一些公司和个体通过租赁和承租场地,一些公司+家庭农场(比如佳和公司),公司+农户(鑫阳)的新模式,合理运用生产资料,多方合作,提高了业内多元素市场流通速度,提高了我县生猪产业市场化程度。
二是生猪饲养主体顺应供给侧改革带来的规模化及标准化。
因我国的猪肉消费习惯,猪肉占了六成肉类消费市场。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量,最多的猪肉产出量,最大的肉类进口量。随着养殖规模总量不断扩张,产品效益,质量,参差不齐。对环境污染,产品运输过程出现疫病传播的风险加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国家对产品输出的市场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化提质,规模化求利,零排放和全产业链,完成猪产业的区域内循环。保靖引进的佳和公司,现有猪场三个,母猪、仔猪和育肥猪,都是分区域养育。年设计出栏肥猪6万多头。正邦公司2020年9个月时间内,出栏仔猪近5万头,从母猪选种,产前管理,到仔猪抚育,再到运出饲养区,都有一套标准化的运作模式。
根据相关部门取数,截止目前,我县现有50-500头猪的养殖户近150户,饲养量占比32%,500-3000头规模以上养殖20家,饲养占比16.3%,3000头规模以上养殖场5家,占比40.3%。预计2千头以上的规模户出栏量达12.8万头。当前我县有5个新建在建猪场,其中,正邦选址的清水坪万头母猪场,将在今年5月完成。届时,仅正邦一家设计存栏1.5万头能繁母猪,就可年出栏仔猪37万。据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介绍,如果新建场全部投产,我县可达到生猪调出大县标准。
综合两个主要特点看,我县在生猪产业布局的发展方向,已基本摒弃了落后的散户传统饲养模式,和淘汰一批小规模的不达标养殖场(户),着力引进大型企业,带动和扶植地方行业企业和俱备规模的养殖场(户),引导经营人走职业化,效益化,引导市场主体走标准化,规模化的路子,以多种形势参与,以政策管护补全产业链,以期适应产业布局上供给侧需求,实现生猪产出大县和产业市场化两大目标。从而带动保靖生猪产业跨越发展,拉动县域经济增长。
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业内人士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现实困难。比如,受猪周期影响,现在毛猪价在10元/斤多一点,在上月曾经跌破10元。参考疫苗、饲料、消毒等方面的投入,实际成本在12元/斤以上。规模养殖的业主,多数采取成猪压栏的被动应对办法,这势必会对饲养量的增长造成影响,同时加大饲养成本。
另外,从县直负责部门了解到,为落实招商引进优秀的行业龙头企业的进驻和投产,和帮助规模场(户)真正实现提质达标增效,他们全天候运转。但发展中仍存在钱难,地难,用电难的一些问题。还有养殖设备补贴,存在各地有差异现象。我省作为生猪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并没有享受到国家公平的补贴。这些障碍和瓶颈,会增加了部门服务的工作难度。
从目前发展速度来看,因县直相关部门积极工作,我县离实现产猪大县的目标已不远了。从长远看,我县生猪产业发展态势是健康的,国家政策的利好影响是长期的,生猪期货和保险,行业金融杠杆的运用,可降低猪周期的价格波动,稳定市场,提升中小规模养殖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