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三项机制优化农村公路路域环境
“前几天,这段公路旁边的杂草和南瓜叶都快伸到公路中央了,既挤占公路有效路面,又遮挡行车视线;今天过来,公路上的杂草和南瓜叶已被清理,路面宽敞多了,开车也舒服多了。”10月13日,时隔三日再次驾着小货车从保靖县X001县道碗米坡马蹄枯处经过时,长期往返于县城和各乡镇的货车司机张师傅对该条公路路域环境的变化深有感触。
前后几天截然不同的路域环境变化,得益于保靖县大力破解农村地区公路管养难题,建立健全农村公路三项管理机制的结果。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络的“毛细血管”,是服务农村群众出行的“神经末梢”。今年以来,为给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全出行营造良好的道路通行环境,该县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印发《保靖县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充实调整县、乡镇、村三级路长组织体系。全县设立县级总路长1名、乡镇路长12名、村路长160名,建制村农村公路路长设置率达100%。
该县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县政府与交通运输、公路建养、自然资源、公安、农业农村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政府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将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纳入县政府目标管理和优化营商环境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考核结果与公路养护资金拨付进行挂钩,实行“奖优罚劣”。
该县建立健全公路巡查机制,县交通运输局、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将全县公路年报内约1400公里农村公路和年报外近2200公里农村公路纳入日常巡查范围。截至目前,完成农村公路巡查621条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3起,推动了全县农村公路管理由“重建轻养”向“建养并重”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农村群众出行的安全感和满意度。